短剧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为什么出圈?

日期:2023-09-04 16:36:08 / 人气:229


这两天,一部名为《逃离大英博物馆》的短剧在各个网络视频平台上线。目前预告片和两集正片已经放出,总共不到10分钟,但一上线就处于爆炸状态。很多人第一次喜欢,就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。光是评论区就让人哭了。
短剧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截图。(资料图片)
这个短剧用拟人化的修辞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。女主角身着翡翠汉服,佩戴翡翠发饰,成为文物玉壶。脸上斑驳的污渍,背上行李的她,在伦敦街头遇到了一个男主持人,一个中国记者。一样的黑眼睛,一样的黄皮肤,一样的中文母语,让小玉认出这个记者就是自己的家人。“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”“只要见到家人,我就安全了”被网友赞。
尽管困难重重,但“小玉壶”将回到家乡,这深深震撼了每一个观看视频的中国人的心。从Tik Tok、小红书、哔哩哔哩、微博到视频号,这部短剧之所以能称霸热搜榜,是因为它让人看到了短剧也有大情怀,让人看到了Z世代的年轻人在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情怀的深处让流动的花朵绽放。
《逃离大英博物馆》是由90后UP主煎饼果子和夏姐姐合写的。拍摄的由来很简单:2023年初,有人在网上发布评论:《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拟人化复原的故事》,“煎饼果子”看到后留下两个字“等着我”。我以为只是个玩笑和脑洞,没想到一群热血青年一拍即合。他们翻遍了资料,准备了半年。两个UP主停了三个月,推迟了商业合作,最后去了英国,创造了丢失的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。
几天前,大英博物馆又发生了一起盗窃丑闻。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,天下一片哗然。与此同时,大英博物馆被许多国家要求归还其文物。《逃离大英博物馆》的推出恰逢其时,完全是中国人渴望早日回国的强烈愿望的外化。就像有网友评论“没有人能以平静的心情走出大英博物馆”一样,没有人在看完《逃离大英博物馆》后心中没有波澜。这部短剧,有着可可和爱情的气质,能一夜走红,符合中国人内心对那些流失海外文物的关心。
这部由一群年轻人自发创作的短剧,除了关注家国热点、思想深刻、构思新颖之外,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和巨额投入,处处充满别出心裁、别出心裁。这些创作者的详细设计被有同感的网友发现。比如剧中女主角变身玉壶,有网友评论是因为“一块冰心在玉壶里”;也有人说,因为在大英博物馆里,“有细枝缠纹的细胚中国玉壶是最小的孩子”,所以她一直念叨着“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爷爷奶奶”。比如该剧男主角张永安在弹幕中回应,“因为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瓷枕,枕上‘家国永安’和‘家国永安’这两个字的含义大概只有我们中国人懂。”再比如“小玉壶”,脸很脏。她觉得男主角的住处“这么大的柜子里只有两个人”,被网友解读为国外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草率态度;她把茶叶堆在购物篮里的举动还有一个来源——网友援引专家的话称,她漂洋过海时,易碎瓷器的内外经常被塞上茶叶,以抵御湍流...
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说:“文物只有在原来的地方陈列,才最有尊严。如果像鬼一样输在海外,就没有尊严了。”文物是文明的印记,它们最好的归属就是回归故土。年轻的UP主“煎饼果子”说:“这个创作是一个承诺,也是媒体人的热情,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!”
业内专家指出,这群年轻人花了半年时间,只是为了拍摄一部可以在网上免费观看的短剧。在一个流量很多永远是为了利益的时代,这样的热情特别让人感动。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有无限知音和共鸣。其实也证明了,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动的,是文化意识最深处的基因,是世代不变的家国情怀的血脉。"


作者: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




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杏耀注册登录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